二、质能公式
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英明地建立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,即质能公式:E=mc2。
质能公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?该公式表示了炁粒和炁流之间的关系,即炁粒和炁流的等价关系,就是质量为m的炁粒具有能量为E的炁流,这是人们已经认识到的。这个关系在西学里不正确地说是质量和能量的关系、物质和能量的关系,因为质量是炁粒和炁流所含的炁体的量(炁流有运动质量,炁粒有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),能量也是物质。
质能公式实际上还表示了另外一个物理意义,那就是炁粒所含有的炁体的多少(炁体的量),这是没有被人们认识到的。有E这么多能级的炁体凝结成为了炁粒,使炁粒有了质量m。当炁粒瓦解还原为炁体的时候,会释放出E这么多的炁体,这些炁体将以炁流的形式存在。质量反映了炁粒和炁流所含的炁体的多少(西学不正确地说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)。用爱因斯坦的话讲就是:“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”,是能量物质炁体凝聚成为质量物质炁粒和炁流的过程。炁粒瓦解必定生产出一样多的炁流,炁流还原为一样多的炁体。这些炁体进入母体炁体(炁海),但是我们无法知道母体炁体量的变化,因为炁海是无限大的,炁体是无限多的。
炁体生炁粒的时候,由于炁体的能级是无限大的,从0~∞,转变成为炁粒后,炁粒的能量是一定的,由质能公式决定。因此,炁体依然有∞-E=∞这么多的能级作为炁粒使炁体流动形成炁流的后续能源,从而使炁粒能够永远生产炁流。
相对论揭示了质量、长度和时间与运动的变化关系:
Δt=Δ
公式中m0为静止质量,m为运动质量,c为光速,v为物质的运动速度,△t是在运动参考系中用运动的钟表测得的时间间隔,△t0是在静止参考系中用静止的钟表测得的时间间隔。这三个公式表达的意思是:物质运动则质量会变大,长度要变短(收缩了),时钟要变慢(时间间隔变小了)。例如一个以0.6倍光速运动的人看见一条长度为100km的公路会变成只有80km了,而一个100千克的物质就变成了125千克了,一个人100岁的人就变成了0.8倍在地球上的寿命,就是只有80岁,年轻了20岁。很奇怪的理论是吧?其实这个可以这样理解:因为我们能够看见公路是由于光线的原因,当我们以近光速运动时,光达到我们眼睛的时间就会变短了,就觉得公路变短了,其实公路并没有任何变化。运动物体的质量变大是由于在静止质量上附加了运动质量。同理,运动的人的寿命也没有变长,运动的时间也不会变慢。有很多射线和天体是以近光速甚至超光速运动的,但是它们并没有长度和寿命上的任何变化。而超光速现象对西学而言是不可理喻的,是难以理解的,因为相对论指出,光速是不可能超越的。
事实上,狭义相对论的这三个公式所讨论的是炁流的问题,对炁粒和炁体并不适用。炁体是不能用质量、长度、时间等物理量进行衡量的。炁粒的质量、长度和时间(寿命)是不会因为运动而改变的。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量子,射线是以光速或者近光速运动的量子,量子不会因为以光速运动而发生质量、直径和寿命上的任何变化。炁粒的运动质量是能量(炁流)的贡献,不是炁粒本身质量(静止质量)的变化。也就是说,运动质量是对炁流的量度,静止质量是对炁粒的量度。但是对于炁流就不一样了,炁流是流动的炁体,是能够被压缩的,因此有多普勒效应现象发生,没有速度叠加现象发生,所以就导致了质量、长度和时间随运动速度而变化的现象。一定的炁流在一定的炁体或者炁子环境里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。炁流的多普勒效应显示炁流被压缩了,炁流变得结实了,变硬了,于是表现为质量被变大了,厚度被压缩变薄了(体现为长度变短小了),那么炁流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就变少了(时间变快了)。如图所示是运动使波炁流压缩的情况。一定的炁流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,从某时刻产生的炁流以速度v0运动,下一个时刻产生的炁流也同样以速度v0运动。但是由于炁粒以速度v1在运动中追逐第一波炁流,因此第二波炁流比静止时更加接近第一波炁流,使得炁流的密度变大了,看起来就像是炁流被压缩了。事实上相对论正是从研究电磁场和引力场等炁流现象得出的结论。
质能公式和引力场方程公式(V+U=-K/2)则是关于炁粒和炁流关系的问题,对二者都适用,但是对炁体不适用。
图3.2波的多普勒效应的机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