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说完以后,秦桧忽然一脸愤恨地道:“长此以往,官府才会成为最大的商人,垄断垄断,垄断的不仅仅是不法的商人,而是我大宋的每一寸土地,每一户人家啊!若是只依照其任其发展下去,恐怕我大宋只会更加的千疮百孔,大厦倾塌,只在一时了!”
“啪!”重重地一掌拍在了桌子上,震的秦桧心中又是一跳,只是这一巴掌拍的,却不是宁奕,而是一直坐在一旁闭目不语的陈学艺。【高品质更新】
“竖子安敢妄言朝政!!”陈学艺满脸的怒容,猛地沉声喝道。
秦桧顿时浑身一个机灵,急忙低下头来,低声道:“小人错了,还望大人原谅。。”
宁奕微笑着冲着陈学艺摆了摆手,止住了陈学艺的连升呵责,然后淡淡地望向秦桧,缓缓说道:“在这里,你可以对我们说,出去以后,你就不要在说了,你可明白?”
秦桧一听,顿时犹如小登科一般喜上眉梢,聪明如秦桧又怎么会听不出,宁奕这是在保护自己?
顿时,秦桧大喜过望道:“多谢大人提点,小人省的。”
宁奕苦笑了一番,自己原本不过就是为秦桧打圆场的,哪知只是这样地一说,秦桧竟然能够高兴成如此模样,也不知秦桧究竟想到哪里去了。微微地思索了一番以后,宁奕不由得皱起眉头,这才继续冲着秦桧问道:“那么,接下来呢?”
“接下来的,就是民了。。”秦桧忽然脸上浮起一层淡淡地哀伤,缓缓地道:“眼下,最大的危机,不是商人,而是。。民!”
“怎么说?”宁奕的眉头皱的更紧了,事实上,不管是谁,此刻也都能看的出来,秦桧的确是有真才实学的,且心思慎密,适才的那一番议论时政,宁奕也能看的出,这些东西早已在秦桧的脑中仔细地思索了无数次了,故而语出惊人,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!
“一是青苗法,二是花岗石。”秦桧忽然重重地叹了口气,想了一想,才又重重地说道:“所谓青苗法,就是剥夺豪强高利贷,改成由国家放贷款,相对低利息地放给农户,既解决农民燃眉之急,又增加了国库收入,还防止农民因还不上高利贷而被迫让豪强兼并土地。将官家钱借与农民,约定谷熟时候还钱,名曰青苗钱,同时,由地方上的"常平仓"钱谷拨做青苗钱,一年两次地贷款给农民,利息二分。并且强调,是否贷款应处于自愿,不得抑配,民间借贷月息就高达六分,此举所做出的月息不过两分,也已是相当的低廉了。”
“只是,这样的做法一举数得,看起来很美。。”秦桧想了想,然后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。
“他一边说不得“抑配”,一边又大力表彰放贷多的地方和官员,对发放贷款少的官员,严厉斥责,甚至降级贬窜。这就逼迫官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,将贷款发放下去。各级官员胥吏们对此却很热心,因为可以权力寻租。因为多了层层关节,所以必然出现层层剥皮。等到了最低层的农民手里,原本应贷10两银子,结果只剩7两。”
“一年两次,一次利息2分。一年就是利息4分,再加上好处费,胥吏盘剥等,比豪强的高利贷甚至还刻薄。有的地方官府刻薄,竟然达到了35分利息。同时,还大大地犯了一个眼中的逻辑性错误,就是把特殊性当成了普通性来对待。”
“很多农民在种植庄稼时候,处于青黄不接,急需贷款。但是并非全体农民都需要贷款。当人家不需要,官府还必须逼迫人家贷款,到期连本带利息地还帐。这就相当于妓院老板把妓女硬塞到老农民的怀里,不管是坐怀不乱还是颠鸾倒凤,总之明天一定要收取这女孩的出台钱———8两银子。”
“农民大多没文化,也不懂得合理投资,科学理财,这笔钱到了他们手里,就像捧了一个刺猬,到时候要归还,还要多掏利息钱。这就相当于官府余外多加了一笔厚重的赋税。倒不如直接了当地说,如今国库空虚,你们小民多交点吧。”
说完以后,秦桧重重地叹了口气,然后说道:“这。。就是青苗法!花岗石和青苗法,是压在农民身上的两座大山,若不及早解决。。。宁大人,请恕小人斗胆,恐怕霍乱之期不远了!”
农民起义!
宁奕的脑袋里忽然浮现出了这个名词。所谓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。若是长期以往下去,好好的一片江南,可能就再不复此时的宁静与繁华了。
秦桧说的没有错,来自于百姓的危机,比商人要更加的急迫,若是到了此时还不大力整治的话,那么,大厦将倾,只待眼前了!
想到这里,宁奕也不由的重重地叹了口气,眼睛紧紧地盯着也正一脸哀愁中的秦桧,只见秦桧低着头呆了半晌,然后也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:“现在,说来说去,又绕回去了原来的那个问题了。”
秦桧忽然抬起了头,一脸渴望地看着宁奕,忽然沉声道:“宁大人,现在,我们又绕回了刚才的那个问题了,宁大人,若是您不想当一名孤臣,就听小人一言。。。江南四品以上的官员,非不能动,而是徐图缓进,逐个击破!”
秦桧忽然站了起来,冲着宁奕一弯腰,沉声说道:“江南的未来,就全靠宁大人了!眼见江南百姓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,还请宁大人,务必要为江南百姓做主啊!”
说完以后,秦桧忽然双膝一软,跪到在地,向宁奕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。
看着秦桧跪在自己脚边,宁奕和陈学艺二人,忽然不由地纷纷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宋乱107_第一百三七章秦桧论政(下)更新完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