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颜功淡淡地表情上看不出一丝波动,颜萧和林伯,却忽然纷纷地长叹出一口浊气!
“三百年了。//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//”颜萧淡淡地摇了摇头,冷笑了一声:“想我漕帮三百年从未再次开启过那件大事,想不到在我颜萧手里竟然再次就要开始了!”
林伯低头深思了一番,正欲说话,只见颜萧淡淡地看了林伯一眼,缓缓地道:“你不必说了。。。眼下我漕帮已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,难道,这不是开启那件大事的时候了么。”
林伯深深地叹息了一声,也就在没有说什么了。
“功儿!”颜萧冷冷地喝了一声。
“在!”颜功缓缓地道。
只见颜萧的眼中忽然泛起一阵精光,淡淡地道:“立刻去联系各位宗主,本月月尾,请他们齐聚葫芦洲!”
“是!”颜功应了一声,抬眼一瞧,只见颜功的眼睛里,早已是一片萧索了。
而林伯却缓缓地叹了口气,此等事件,却绝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的!
林伯知道,颜萧,却也知道!
颜功应了一声之后,然后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,诺大的议事厅里,只剩下颜功和林伯二人,良久以后,诺大的议事厅里,再次传来了两人那深深的叹息之声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此时的宁奕,正在扬州城驿馆里,皱着眉头和秦桧不住地思索着什么。
放走了颜若曦等人,对于宁奕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益处,然而,在宁奕看来,得饶人处且扰人,更何况,漕帮也只是朝廷市易法下的某一件牺牲品而已。对于漕帮,宁奕事实上也并没有太多的交集,并且,来到这个时代以后,宁奕也只是第一次和漕帮的人打交道罢了。
在码头上那一件又一件触目惊心的一幕,早已深深的震撼在了宁奕的心中了。秦桧那一段的分析事实上并没有错!
商,乃国之大事,来自后世的宁奕对于商的认识有着无比清晰明了的认识,流通货物,提高国家经济力量,商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。更何况,拉动内需,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,使得国民市场变得更加繁荣,商人从历史诞生的那一刻起,便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力量。
宋太祖赵匡胤雄才大略,对于商业的认识也远比前朝及元、明、清等的任何一代皇帝都要更加的清晰。在宋赵之前,经历了几百年的内乱之后的中原大地,这片土地上的人民,已太需要休养生息了。于是,扬文抑武,成为了宋太祖开国以来的首要治国方针!
商业,在宋赵一朝的发展尤胜于其他任何一个朝代,而此刻,在王安石变法所产生的市易法的推动下,不仅没有为这片土地带来新兴的活力,反而却将这片王朝,越加推向了无比巨大的深渊之中!
在宁奕看来,王安石的想法固然是好,只是王安石却忽略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,就是执行成本!试想,又有多少人可以如同王安石一样做到铁面无私?公正廉洁?所以,在市易法的推动下,商业交易市场的负面影响越演越烈,这才终于造成了今日这等情况的发生!
秦桧微微地思索着,时而表情极度兴奋,时而又愁眉不展,低头喃喃自语,显然正在深深地思索着什么。
过了许久以后,宁奕,这才展眉笑了起来。
一见宁奕展眉微笑,秦桧急忙问道:“敢问宁大人,是否有了什么良策?”
“不错。”宁奕微微地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你要知道,我宁奕,不过就是个御史,无权对朝廷所做出的一切政策进行改变,或者说是改革!”
看着秦桧那一脸不解的模样,宁奕微笑着说道,“唯今之计,却也只有剑走偏锋了!”
“何谓剑走偏锋?”秦桧思索了一番,急忙问道。
“组织商人成立商号,和商业司进行竞争!”宁奕缓缓地微笑找道。
“和商业司竞争?”秦桧愣了一愣,有些呆滞地说道:“可是,天下在大的商号,又哪里还有朝廷大?朝廷开辟商业司,就已如同拥有了一间整个大宋最大的商号了,更何况,又如何能够组织商人与商业司竞争?”
“两点。”宁奕想了想,缓缓地说道:“一,是钱,二么,就是定价权!秦桧,我问你,物品的定价权,在谁的手里?”
“定价权?”秦桧显然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,愣了一愣,好半天才咀嚼明白宁奕所说的意思,想了一想,这才沉声应道:“回大人话,商品定价,历来由市场波动,以及交易情况做出及时调整,至于这些价格的调整,自然还是在商人手里的了。”
“没错,也就是说,物品的定价权,在商人手里,而不是官府手中。”宁奕嘿嘿一阵笑,转而问秦桧道:“那么,商业司又是如何与商人争利的呢?”
见宁奕突然的这么一番发问,秦桧心中有底,对于江南的一切形势也早已是了然于胸,当下并没有经过思索,昂头朗声说道:“商业司低价购进时日低价的商品,储存货物,等到价格浮动之时,在低价卖出。经年累月之后,实至今日,低买低卖,而所事生产的人家倒也愿意卖予商业司,此等不愁销路的生意,由有谁家不愿意做呢?这样一来,反而是那本正正经经的商号,在经过商业司的这么一番折腾以后,反而无生意可做了。”
“大人请试想。”秦桧顿了一顿,继续说道:“商号的利润本就是低卖高卖,把东边的东西卖到西边去,在经过商业司的这一番横加干预以后,商人哪里还有油水很挣,在经过日积月累的这一番功夫以后,商号的利润更是逐年减少,收受货物的数量也是大打折扣。这样一来,反而是逼着那些从事生产的人家,反而全部把货物往商业司贩卖了。虽然低价,但也总好过烂在家里发霉要好上许多。”
宋乱102_更新完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