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上班先打扫卫生,天经地义,周而复始已成为职业习惯;然后喝茶吃早餐看报纸,则是国有企业员工长期形成的惯例。Www..Com时间过的很快,朱婕屈指算算自己在金州贸易公司约莫有五六年的光景,办公室工作不像业务工作有任务也有压力,称得上养尊处优。
如此一天又开始。
朱婕正在看《金州日报》,电话铃声大作。她抓起话筒问:“喂?”
电话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:“喂?朱主任——能听出我是谁吗?”
朱婕听出是工程队王队长,但装作没有听出,用迟疑的口吻道:“嗯……是吴经理吧?”
“哈,朱主任贵人多忘事,我是王庆福,昨晚陪你喝酒跳舞的。”
“哦,是王队长啊。”朱婕象是恍然想起:“你好?昨晚喝多了,今早起来还头昏脑涨的,都怪你!”
“哈哈,朱主任是女中豪杰,能文能武啊,佩服。”
“哟,我算什么豪杰,都是被你逼的,整得我现在还难受。”
“罪过,罪过。我是个粗人,不会关心女士,对不起啊。”
“没关系。”朱婕一笑,转而问道:“大清早找我有什么事吗?”
“没事,没事。”
朱婕心思:没事你干嘛打电话:“那……”
王庆福吞吞吐吐地说:“就是想问问你好着没有?想请你吃晚饭。”
“啊,谢谢……”朱婕心想赴一位私企老板之约是否妥当?她脑中急速闪过在酒桌上、歌舞厅中结识的男人,他们的共同点是外形优秀,事业有成,但情感空虚,渴望结识新女性。王庆福是不是这一类男人?
王庆福又央求道:“朱主任,你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有个性的女人。我是个粗人,没学哈文化,但喜欢跟有文化的人打交道。今天我是斗胆给你打电话,你要是不嫌弃我的话,就别推辞。”
“王队长说哪去了。”王庆福的话粗却很实在,朱婕不好推辞,说道:“你是为我们安居乐业做贡献的人,我哪敢嫌弃你。嗯……你这么实诚,我只好从命啦。”
“啊,太好了,下午6点我来接你,不见不散啊。”
“好的。”朱婕放下听筒,回味王庆福说过的话,女人天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,心里颇感受用;又想这个男人虽然是农民出生的企业家,但人长得方正魁梧,说话行事比较憨厚诚实,不像奸商,与他交往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……
正想着,有人叩门。
朱婕高声道:“请进——”
一位男人推门进来,笑容可掬地叫道:“朱主任——”
“哟,林总,您好。”朱婕迎上去与他握手。
来人正是龙兴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林子洋,昨晚酒酣之后又去唱歌跳舞,拉近了原本陌生的距离,朱婕知道他今年50岁,已是资产达上千万元的私营企业家。
林子洋问道:“我来拜访胡总,怎么他不在,几位副总也不在呢?”
“是啊,他们都去贸易局开会,您来之前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就好,省得白跑。”朱婕猜想他一定是为着签承包合同的事来。
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,昨天跟大伙儿聊得尽兴,觉得胡总这人挺随和挺有水平。今天没事,想过来看看他随便聊聊,所以没有打电话。”
“那怎么办?开会长短可没个准,您……”
“我等他一会儿,影响你工作不?”
“不,我这会儿也没有事。”朱婕说着已替他斟好茶,坐在一边陪他说话。
林子洋喝口茶,脸上笑咪咪地,两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闲话。
“朱主任昨天玩得开心吗?”
“特开心,谢谢您盛情款待。”
“你能喝酒,舞也跳得好。我一眼就能看出你不是一般的公关人员。”
“我本来就不是公关小姐嘛。”朱婕有些委屈。
“啊,不是这意思,我是说,你一看就是素质特高的人。”
女人的虚荣心是一道*****的沟壑,朱婕被他这么一恭维,心里特舒服,犹如*****的沟壑被添平,无形中更加拉近了二人的距离。
“哦,林总会看面相?”
“哪里,只不过见的人多,积点儿规律而已。比如说你吧,你貌似柔和,心内不见得安分。”
“噢,这话怎么讲?”
“素质是修养出来的,你说话做事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,恰到好处,有天生的成分,也有修养的成分,不是人人都能做到。你好比千里马,安分与否,取决于用你的人。”
这话说的有点儿深奥,朱婕似懂非懂,林子洋狡黠地眨着眼睛,似乎说:你道行尚浅,以后慢慢会明白的。
“办公室工作不好做啊!”他扭转了话题。
“是不好做,我也觉得力不从心,是我的水平有限,或者是我们女人头发长的缘故。”
林子洋摇摇头道:“女人不能等闲视之,你这儿几个人?”
“就我一个,带一个打字员、一个通讯员。”
“呵,呵,难怪你觉得吃力,人太精简啦。像你们这么大的公司,办公室只有三个人,我还是头一次见,第一次听说。你太能干!”
没容朱婕反驳,他诚恳地说:“我劝你一句,向胡总多要几个人,减减你的压力。女人嘛,要活得轻松点,反正是给**干活,每月就那么几百元钱,拼命干活,不值!”
朱婕叹口气:“嗨,你这话说到我心里啦。有时候我也想不通,我一个人又是秘书又是文书,又是宣传策划又是主任,报酬只是一个人的,不公平啊!”
“你得会喊会哭,你不能凡事一个人扛啊,没好处的。”
“没办法。”朱婕摇头苦笑:“我这种人,命贱!总觉得组织和领导信任我,就这么劳劳碌碌地干,还从没有抱怨过。”
“国有企业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,速度越来越快,别看你们公司现在稳定,不定啥时候就散了,到那一天,你会受不了的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?”近年国企改制的呼声越来越高,人心惶惶。
“这是必然趋势,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已如一潭死水,员工赖着铁饭碗慢条斯理,人浮于事。所以国家要砸破员工的铁饭碗意识。我早就看到这一点儿,所以90年就从国企出来。”
“啥?你也是国企的,哪个系统?”
“嘿嘿,我是外贸系统的。”
“外贸,90年外贸很辉煌啊。”
“是不错。不过那时受沿海特区影响,我们外贸的人下海经商很时髦。我就是赶时髦,赶了个海潮。哈哈,现在看来这步路走对了。”
“是啊,早下海的人都发迹啦,现在迟了。”
林子洋摇头道:“这话不对,下海的人不一定都能发,有的淹死,有的人上岸,有的成功,可是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。我也是尝尽市场上社会上的酸甜苦辣才品出经商的滋味——商场如战场啊!。”
这句话听得多了。朱婕心里说,因为没有经商的经历,也就没有真正探其究竟,更让她关心的是:他们为什么抛弃在国企的工作呢?
走出国企40_更新完毕!